close
話說,手冊,不是打開來,開始讀就好了嗎?

賓果!首先第一步,一定要打開來!

 

(也感謝你開啟了第一步,閱讀這篇文章啦~)

 

其次,來講一下手冊裡的架構好了,

手冊裡裡頭大概分成:

課程講義、文章故事、梯隊實務、示範範例、以及怎麼辦系列

 

 

[課程講義]的部份,

老師上課會提到,文字可以幫忙人裡解、參考或是整理:

 

包括:

森林育面面觀(p7)

(搭配10/ 24”森林育面面觀的課程)

 

翻譯官、孩子小社會的建立、溝通的十二個絆腳石(p14-18)

(搭配11/ 7”信手拈來的生活教案的課程)

 

溝通技巧的建立與練習、專心做功課(p22)

(搭配11/ 7”溝通技巧的建立與練習的課程)

 

從眾(p41)

(搭配11/28老師「教與學的奧秘」的課程)

 

歡迎課前讀,課後讀,或者你習慣課堂中讀也是可以囉!

 

 

[文章與小故事]的部份,

歡迎任何時候服用!

服用時可以輕鬆讀、隨意讀、捷運上讀、馬桶上讀、配飯讀

當然也有一些方法,可以進階的幫忙,讀起來更暢快,

例如,想想

 

「如果是我,會怎麼理解、處理孩子的這個狀況?」

 

「為什麼他要這麼處理,不用ooxx的方式,背後的哲學是什麼?」

(ooxx可以隨意填入:不打一頓、不直接說教訓示、不排名、不給獎品…)

 

「他這麼處理是合適的嗎?」

(這樣是可以用在各種小孩身上,包含很多欠揍的皮小孩嗎?)

 

「它提供的見解,真的是我可以理解的、接受的嗎?」

(這個用在猜想與反駁對話式教學的的兩個手法關於設計一個教法

格外有意思喔!)

 

 

以上可以幫忙,小故事讀起來更有意思喔!

 

 

[梯隊實務]的部份,

從梯隊籌備、整裝待發、粉墨豋場、凱旋歸來都是講這個部份!

 

可當作工具書,先大略看過、簡單參考,

建立一個簡略的梯隊圖像即可,

(啥米是寢室時間?啥米是懇親會?出梯前要不要打電話給孩子?…)

 

到時有需要時(例如統編到底是多少哇!),再回過來翻就好囉~

 

[示範範例]的部份,

就是附件的部份啦,當需要寫教案時,再來參考也不持~

 

[怎麼辦]的系列,

 

(分布在p57-63)

針對面對小孩的各種狀況,以及面對自己可能出現的狀況,提出的參考步驟

 

雖然很多人在回饋單裡頭寫到,課程中只聽到理念,卻不知道實際上怎麼做?

但是,這個「怎麼做」,

背後隱含了很多的衝突、難題、困擾,

例如:

「我當然可以不要罵他啊!可是這樣不會害了他嗎?」

「我也想要好好的愛孩子,可是你看,他那麼頑皮,這麼故意,要怎麼愛下去!」

「說是要不打小孩,可是小孩都會打別的小孩,到底能怎麼教會他?」

 

這些都需要時間,由大家去反芻、思考與醞釀,

 

這些反芻與醞釀,

也多半牽涉到個人特質、教育理念,與怎麼想這件事,

因此課程中,一定會談到理念與背後哲思,

畢竟理念透過課堂呈現,遠比透過紙本呈現來的有趣,

 

至於實際上,

面對孩子時,要怎麼處理狀況,怎麼跟孩子說話,

梯隊中的確有一個比較「常見的」作法,

後續的梯隊會議會再加以討論,讓那個做法,成為「你的」作法,

 

但若是真的很想知道要「怎麼辦」,也歡迎參考這個部份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f277 的頭像
    hef277

    人本。森林育

    hef2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