閔柏陵/人本森林育資深領隊
才第一天,小駿就跟寢室的孩子發生衝突,全寢室的孩子都排斥他,只好把他跟弟弟小逸換寢室,把小駿換到我的寢室。但是,小駿換到我的寢室之後,狀況並沒有比較好,也不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,我的寢室孩子也全部都跟小駿起衝突,我才剛進到寢室就已經看到小駿在哭,我問小駿「怎麼了?」,小駿什麼也沒說就紅著眼睛跑了出去。
過了一會兒,小駿氣呼呼的跑回來跟我說︰爸爸請你打電話給他。之後就又氣呼呼的跑到教具室去了,這是小駿發生事情時貫有的處理模式,當時他就待在教具室裡玩,不願意回到寢室來。而當我安撫了寢室其他的孩子之後,已經很晚了,我再到教具室裡找他,想要和他談一談。
找到小駿,我把頭趴在小駿旁邊,輕輕地問他,剛剛在寢室發生了什麼事情,可不可以說一說讓我知道。
小駿開始說︰「那些小朋友太頑皮了啦!跟你講也沒有用,你們都不打他們,他們就會繼續頑皮啊,他們也不會變乖!」
「那他們怎樣頑皮啊!?」我問。
「他們都說髒話啊,打架啊,叫他們不要頑皮,講又講不聽,你們老師講都沒有用了,我講的他們更不會聽啦!…沒有用啦!就是要打,他們才會乖。」小駿很認真的說著。
我歪著頭,一臉鬧不明白的表情繼續問小駿「真的嗎?打了就一定會有用喔!所以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乖小孩,因為乖小孩都是因為被打才變乖的囉!?那這樣的話,為什麼一定要當乖小孩啊?還要被打。」
小駿聽我這樣問,一邊比手畫腳,一邊很認真的解釋,「就像我啊!我以前也很頑皮,可是每次我頑皮的時候爸爸就會打我,我就會知道我這樣頑皮是不對的,我就會變乖啦!變乖之後就比較不會被打嘛!」
我睜大眼睛,「哇!所以無論是誰,只要被打了之後就一定會變乖囉?」
小駿搖搖頭說「也不完全是,主要還是因為我會反省!爸爸每次打我,就會讓我反省,我反省了就會知道我哪裡是做錯的,這樣我下次就不會再犯了,慢慢的我就變成一個乖小孩啦!」
我忍不住接著又問「喔~原來是這樣阿!那到底是『打』還是『反省』讓你變成一個乖小孩的,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?」
「打!」像是發覺自己前後有點矛盾似的,小駿馬上又搖搖頭說︰「不對!是反省!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會反省。因為我有反省,我才變成乖小孩的。」
講到這,我又疑惑了,我問「那既然反省比較重要,為何不能只要反省就好了,而不要被打呢?」但小駿還是堅定的說︰「就是要打,才會促使壞小孩反省啊!」
我大叫一聲︰「啊!那如果有一種方法,可以讓人反省的話就不用打囉!」談話至此,其實還是沒有很大的進展,即使我給了小駿這個「不打人也讓人反省」的方法,小駿還是非常堅持:一定要打或是處罰那些他口中頑皮的孩子。
這時我有點累了,我不相信當小駿自己被打的時候,他也是這樣的說法,老實說我不太知道他現在這麼樣堅持的原因,但是卻有種莫名的心疼湧上心頭,我也開始有點耍賴了。「那現在所有的小朋友都去睡覺了,你還不睡覺也是不聽話囉!那所以只要我現在把你打一頓,你就會去睡覺囉?是這樣嗎?那現在可以有機會讓你選擇,你比較喜歡我打你一頓,還是我們約定一個你必須要去休息的時間,然後我陪你一起去寢室休息?」
結果,小駿居然想都不想就說︰「我要你打我!」
我被嚇到了,我沒想到他會這樣回答。或許,是因為小駿感受到我正在耍賴,但是讓孩子「選擇」並不是我真正的意思,我堅定的認為不打小孩,所以我趕緊故意逗小駿,「才怪!我才不相信真的有人喜歡被打咧。」
小駿一下子笑了出來。「好啦!我知道你們這邊的老師都不喜歡打人,那我就教你一種方法,這樣可以不用打小朋友然後他們也都會乖乖聽話,就是啊…你就弄一個評分表,表現好的你就給他一個星星,然後你就可以讓他們用星星來換其他東西,這樣小朋友也會變乖。」
「那你也喜歡拿到星星囉?」
「當然囉!」
「如果你喜歡星星,那我明天就剪一大堆星星給你就好啦!幹嘛那麼累一定要聽話當乖小孩才可以拿到。」
對我來說,賞、罰這種「技術」,永遠遠不及讚美孩子讓孩子真正知道哪裡做得很好、或與孩子深入聊聊讓他知道哪裡需要改進。
這次談話,我想讓小駿對「乖」「聽話」「打」「處罰」……有不一樣的看法。但是,話談到這裡,夜真的很深了(半夜十二點?),小駿已經不想要再跟我繼續談下去了,或許他會覺得這個大人怎麼這麼「ㄌㄨˊ」,打人這樣簡單的事情,又可以讓小朋友變乖,為何就是不這樣做,教了其他方法他也不會?說不定在他心裡,我也是一個「頑皮、不聽話」的大人吧!
不過,我很清楚,小駿對於要被打的堅持,也是一群認為要打他的大人為他塑造的,而對於「人究竟可不可以打人」的討論,小駿還需要更多他可能認為「頑皮」的想法來刺激。